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工作理論
Social Work Theory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怡伃 
課號
SW7001 
課程識別碼
330 M10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上課地點於社會社工系館104教室。
限碩士班以上 且 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SW700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理論是專業系統化知識的一部分,是社會工作長久以來累積的實務智慧,也是社會工作所需社會科學知識的精煉。
  理論之於實務,往往帶領工作者看見不同的焦點。社會工作人員要怎麼架構和論述處遇計劃呢?個案之間有相似的問題可以適用相似的處遇嗎?要如何調整處遇方向以協助不同情境和條件的案主呢?處遇的目標如何定位與評量呢?理論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指引。本課將引導學生學習當代主要的社會工作理論觀點,透過閱讀、導讀、個人反思及討論等多元方式,應用學識用於真實個案的問題分析、需求評估及處理計劃。
  理論之於研究,深深左右著問題意識、方法論及測量工具的形成。社會工作議題如何以特定理論觀點來解析?同一個議題在不同理論觀點之下呈現什麼樣貌?社會工作研究一定要有理論嗎?研究生在閱讀時往往未意識到這些點,但是在形成自己的論文研究過程中往往反覆出現這些疑問。所以,本課將著重批判性思考的訓練,評估理論的長處與限制,覺察理論之於台灣本土的適用性與不足,以準備論文撰寫及從事研究的能力。 

課程目標
課程的設計旨在透過全體學生及教師的共同參與而有個別的成長,學生完成此課程後,應能夠:
1. 熟悉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
2. 評估主要理論的優勢及限制
3. 依據案例選擇並運用合適的理論以發展實務計劃
4. 理解並批判研究文獻所運用的理論觀點 
課程要求
1. 閱讀及反思
務必於上課前完成指定閱讀,以充份參與討論。每個學生於未負責導讀的週次自由選擇至少五次,於上課前一天的晚間十二點以前貼文於教學網頁,提出對於該週閱讀範圍的問題及反思,內容亦可為回應先前同學的貼文,或介紹相關議題及延伸閱讀,惟內容空泛將不予計算反應於分數。

2. 分組導讀
學生將分組負責特定理論的導讀,時間為90分鐘。不鼓勵翻譯和摘要,必須結合講授、分組討論、案例應用、影片及文本等多元互動型態。請於二週前與老師於討論導讀大綱及題材。導讀成績由他組及教師評量,指標由全班討論決定。

3. 個人報告
(1)期中/研究評析:於指定文章裡擇一,針對該文所使用的理論,提出分析及批判。
A. 引言:用自己的話摘要這個研究,說明你為什麼選它?
B. 理論簡介:這個研究使用了什麼理論?為什麼作者選擇這個理論?理論的基本假定與概念。
C. 理論評估:你覺得作者使用了合適的理論嗎、為什麼?還可以使用什麼其他理論觀點、會怎麼樣?
D. 理論與社會工作研究的關係
(2)期末/案例分析:自選的二個理論應用於一個自選案例(可以是個案、團體或社區),提出分析及處遇計劃(或方案、政策規劃)。
A. 引言,簡要陳述案例,並說明為何選用這二個理論。
B. 摘要介紹理論,包括發展歷史或背景、基本假定、觀點與主要概念、處遇過程與階段�原則。應採用課堂讀物以外的學術文獻至少三個。
C. 案例分析:包括問題界定、目標設定、策略與方法技巧、預期成果及限制
D. 理論評估:比較二個理論對同一案例的處遇有何異同,比較二個理論對於此類案例的優勢及限制。
(3)格式:以上二篇報告內容在八頁以內。請以電腦打字,列印於A4白色紙張,內文為新細明體及Times New Norman、12級字、單行間距、頁面上下左右邊界各1英吋,並以學術體例註明引用及參考文獻出處,抄襲以零分計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*指定教科書如下,使用舊版請自行留意章節編排。
Payne, Malcolm (2014).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ies, Chicago: Palgrave Macmillam.
宋麗玉等著(2012)。社會工作理論,台北:洪葉。 
參考書目
各週進度及指定*及延伸閱讀範圍
閱讀清單依週次概列如下, 以課堂及ceiba公告為準。

第一週 Introduction
*宋麗玉等(2012)。作者自序四篇。

第二週 The Context and Construction of SW Theory
*Payne, Malcolm (2014)。Chapter 1.
*Flexner, A. (1915, reprinted 2000). Is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?
http://rsw.sagepub.com/content/11/2/152.full.pdf
宋麗玉等(2012)。第二章。
Reid, William. J. (2001). The role of science in social work: The perennial
debate. Journal of Social Work, 1, 273-293.

第三週 中秋節補假

第四週Connecting theory and practice
*Payne, Malcolm (2014)。Chapter 3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一章。
簡春安(2004)。社會工作歷史發展與台灣社會工作本土化之分析,台灣社會工作學刊,1,頁45-
71。

第五週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s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4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三章。
林玉華(2004)。潛意識幻想與移情詮釋──精神分析導向心理治療評估,中華心理衛生學刊,
17(3),頁75-100。

第六週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l and Task-centered Model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5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六、七章。
林尹霈、陳玉敏(2006)。危機理論的應用:以一位初次獲知診斷之癌症病患為例,長庚護理,
17(1),49-55。

第七週 Cognitive-Behavioral Theories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6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四章。
鄭怡世(2002)。兒童性侵害加害者處遇原則之探討-認知行為治療與因應理論之運用,臺大社會
工作學刊,6,頁89-122。


第八週 Social Psychology & Person-In-Environment
*Turner, Francis J (eds.) (1996). Chapter 23, in Social Work Treatment:
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,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五章。
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23.
曾華源、黃俐婷(1996)。心理暨社會派、生態系統觀及增強權能觀對「人在情境中」詮釋之比
較,東吳社會工作學報,14,頁63-89。

第九週Systems Theory& Ecological Perspective (Life Model)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7.
*宋麗玉等(2005)。第八章。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九章。
胡中宜(2013)。學校社工員在生態系統中工作的目標與策略:衝突解決系統取向之初探,台大社
工學刊,27,93-134。
李佩玲(2015)。生態系統理論之於藥物濫用青少年復原案例分析。本課103學年度研究生作業。

第十週Strength Perspective; 繳交期中報告
*Saleeby, D. (1996)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:
Extensions and Cautions, Social Work, 41 (May, 1996), 296-305.
*宋麗玉,施教裕(2010)。 復元與優勢觀點之理論內涵與實踐成效:臺灣經驗之呈現,社會科學
論叢,4卷2期,頁2-34。
王翊涵(2011)。「我很辛苦,可是我不可憐!」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活的優勢觀點分析,臺
大社會工作學刊,23,頁。93-135。
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9.

第十一週 Humanism, Existentialism and Spirituality: Person-Centered Perspective
*Turner, Francis J (eds.) (1996). Chapter 4, in Social Work Treatment:
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,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*王純娟(2005)。深思個人中心學派之人性觀與治療者態度兼論其與禪宗、老莊義理之映照,中
華輔導學報,17,213-244。
王純娟(2006)。一位喪兒父親的蛻變。中華輔導學報,20,1-50。
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10.
楊晶(2006)。人本主義模式與社會工作。貴州師範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, 138,100-104。

第十二週 Empowerment and Advocacy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11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十三章。
宋麗玉(2006)。增強權能量表之及展與驗證,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,10(2),頁49-86。
沈慶鴻(2014)。社會工作者之增強權能經驗:以婚暴防治場域為例,台大社工學刊,29,1-52。

第十三週 From Radical to Critical Perspectives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12.
*王增勇等譯 ( 2005)。導讀,傅柯與社會工作,台北:心理出版社。
宋麗玉等(2012)。第十一章。

第十四週 Feminist Perspectives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13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十二章。
陳芬苓(2001)。私領域公問題-性侵害與家庭暴力的結構因素探討,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4,頁
243-280。
林芳玫、蔡佩真(2003)。性別主流化—促進婦女權益的新思維,社區發展季刊,101,29-41。

第十五週 Anti-Oppressive & Cultural Diversity Approaches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14.
*莊曉霞 (2011)。社會工作中的文化能力。李明政編(2011),多元文化與社會工作。松慧文化。
馬宗潔(2011)。壓迫概念之認識:以服務新移民工作者為例。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,15(2),
39-77。
莊曉霞、劉弘毅(2012)。「知道,其實是不懂的意思」:談新移民社會工作與語言。東吳社會工作
學報,頁121-144。

第十六週 Soci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: Assets-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
model
*Greens, G. P., & Haines, A. (2008). Asset Build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.
London: Sage.
*甘炳光(2011)。新建城區社區發展的實踐與創新,社區發展季刊,135,399-409。
黃源協(1999)。社區資產與網絡建構,126,136-150。
Yeneabat, M., & Butterfield, A. K. (2012). “We can't eat a road:” Asset-based
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e Gedam Sefer Community Partnership in Ethiopia.
Journal of Community Practice, 20(1/2), 134-153.
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8.

第十七週 Evaluating Social Work Theory
*Payne, Malcolm (2014). Chapter 2.
*宋麗玉等(2012)。第十四、十五章。
Walsh, J. (2006). Chapter 1.Thinking about theory , in Theories of Direct
Social Work Practice. Belmont, CA: Thompson Brooks/Cole.

第十八週 Course Summary; 繳交期末報告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導讀 
25% 
老師及他組評分之平均,指標由全班討論訂定 
2. 
閱讀反思(個人貼文) 
25% 
未負責導讀週次,至少擇5,擇優採計 
3. 
期中報告:研究評析 
25% 
 
4. 
期末報告:案例分析 
25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9/14  Introduction 
第2週
09/21  The context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theory 
第3週
9/28  中秋節補假 
第4週
10/05  Connecting theory and practice 
第5週
10/12 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s 
第6週
10/19  Crisis Intervention & Task Centered 
第7週
10/26  Cognitive-Behavioral Theories 
第8週
11/02  Social Psychology & Person-In-Environment  
第9週
11/09  Systems Theory& Ecological Perspective (Life Model)  
第10週
11/16  Strength Perspective; 繳交期中報告  
第11週
11/23  Humanism, Existentialism and Spirituality: Person-Centered Perspective  
第12週
11/30  Empowerment and Advocacy  
第13週
12/07  From Radical to Critical Perspectives
(時間調整:改至12/14討論) 
第14週
12/14  Feminist Perspectives
(時間調整:改至12/07討論) 
第15週
12/21  Anti-Oppressive & Cultural Diversity Approaches  
第16週
12/28  Soci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: Assets-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el  
第17週
2016/01/04  Evaluating Social Work Theory  
第18週
01/11  Course Summary; 繳交期末報告